舞龙舞狮的由来元宵节的来历是什么

来源:网络 | 更新时间:2023-09-14 16:36:39
本文目录

舞龙舞狮的由来,元宵节的来历是什么?

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也是一元复始,大地回春的夜晚,人们对此加以庆祝,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。元宵节又称为“上元节”。吃元宵、赏花灯、舞龙、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。

舞龙舞狮的由来元宵节的来历是什么

湘西烧龙的由来?

据传,湘西马颈坳镇是火神龙的发源地,烧龙在此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,是湘西苗族的传统祭祀活动之一。在苗族人的传统信仰之中,神龙是他们的保护神。每年正月十五,他们都会舞龙敬神,祈求神龙护佑他们年年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如今,马颈坳的“烧龙头人”是杨昌贵。他的父亲是当地龙灯会的头人,大哥是舞龙者,二哥是扎龙师。随着钢火烧龙技艺代代相传,这个“头人”位置也从父辈那儿传到了他的手中。

逢年过节,“头人”负责组织烧龙活动,尤其是庆祝一年一度的“闹元宵”。

正月初八、初九,杨昌贵便开始组织村民扎龙。他们用纸张、竹子扎成龙形,辅以彩绘,做出一条集五兽之大成的威猛纸龙。这条纸龙必须用“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”五味真火烧毁,方能体现出三百年前对传说中恶龙的降伏。

钢花是“金”,竹子是“木”,白酒是“水”,木炭是“火”,大地是“土”,五种元素合为“真火”。

夜幕降临,良辰已到。龙来了,火也来了……

只见特制的钢火竹筒被接连点燃,橘红色的钢花对着龙身冲泻而出,伴着噼啪作响的钢火声和鞭炮声,一条威猛的神龙在火簇之间翻云腾雾。火花越加激烈,舞龙者的情绪越加高昂。正所谓“龙在火里面玩耍,人也在火里面玩耍”。

钢火烧龙是祈福,也是成人礼。只有在烈火的洗礼下,男孩才会炼成真正的男子汉。就这样,精壮彪悍的湘西汉子浑身涂油,冒着滋滋喷射的钢火,于半醉半醒之间勇猛地吼着、舞着,并在一阵阵热烈的欢呼声中,将这场庆祝与狂欢推向高潮……

状元节是什么?

就是元宵节。

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。

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“夜”为“宵”,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“元宵节”。根据**“三元”的说法,正月十五又称为“上元节”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。

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,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。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,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,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。

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**东传有关。

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元宵节主要有元宵灯节、赏花灯、吃汤圆、吃元宵、猜灯谜、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。此外,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、舞狮子、踩高跷、划旱船、扭秧歌、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。2008年6月,元宵节被选入第二批*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炸龙灯的来历?

炸龙灯是贵州省铜仁地区德江县土家族过年的传统活动。 舞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活动,但是在德江却依然保留着几百年的来的“炸龙灯”活动。

舞龙和舞狮子的由来和意义是什么?

一、舞狮

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狮龙来祈祷狮子的保佑。狮子外形威武,动作刚劲,神态多变,民间有许多不同的传说,一时变作神话,一时拉上历史,为舞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,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。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,舞狮能够带来好运,所以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,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,舞狮助庆祈求吉利。

二、舞龙

舞龙又称耍龙灯、 龙灯舞。龙是古老的图腾,传说龙能行云布雨、消灾降福,象征祥瑞,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。从春节到元宵灯节,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。龙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、尊贵、勇猛,更是权力的象征。

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,以求得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舞龙的主要道具是“龙”。龙用草、竹、布等扎制而成,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,多见九节龙、十一节龙、十三节龙,多者可达二十九节。

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,不宜舞动,主要是用来观赏,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,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。还有一种“火龙”,用竹篾编成圆筒,形成笼子,糊上透明、漂亮的龙衣,内燃蜡烛或油灯,夜间表演十分壮观。

相关文章

相关游戏